在中山一路与农林下路的交会处顶级配资平台,农林上路社区邻里之家已经运营近一年,在这一年里,邻里之家已成为社区居民交口称赞的“温暖之家”。
从闲置近两年的国有物业到集休闲、学习、健康、亲子、便民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邻里之家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已举办近300场邻里活动,惠及居民近万人次,获授“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越秀区羊城红骑手青年成长基地”等称号,成为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系列活动现场会参观点、全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调研点。
从“闲置楼”到“暖心家”
“以前这栋楼白蚁滋生、招牌脱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居住环境,于是我们向街道提议,希望可以把这片空间利用起来,打造成一个便民服务场所。”居住在该物业楼上的李阿姨说。农林街道党工委认真倾听居民呼声,联动了广东链家、圣都家装、读旧书店及街新联会等社会资源,通过“党委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出资、居民群众献策”的建设模式,打造集便民服务阵地、企业门店于一体的邻里之家。
走进邻里之家,500㎡的空间里全域服务治理中心、党建园地、健康驿站、青年就业实践基地、向日葵亲子小屋、青年夜校、读旧书店、邻里会客厅、便民服务站、智慧政务、社区未来家等10余个便民服务区一应俱全,实现了闲置物业的“华丽转身”。
邻里之家的建成,既为社区增添了新的服务阵地,又盘活了国有物业、化解了邻里纠纷,同时链家等共建企业的品牌形象、经营收入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街道、业主单位、企业、居民等参与主体的共赢。
街坊成为“家里人”
“孩子在这里玩得开心,又有邻里大使帮忙照看,我去看诊也安心得很!”看到孙子在向日葵亲子小屋与其他孩子快乐玩耍,陈奶奶安心前往医院复诊脚踝扭伤。
这样温馨的场景在邻里之家不断上演。自运营以来,邻里之家凭借优质贴心、便捷高效的服务,受到了邻里街坊的欢迎。奔波疲惫时,这里有免费休憩、喝水、充电的场所;突发降雨时,这里有随取随用的便民雨伞;家电维修缺工具、临时需要打印文件、想咨询法律问题……共享冰箱、自助打印机、每周驻点的法律顾问、定期专家义诊等,从日常所需到急难相助,邻里之家的细致服务渗透在社区生活的每个角落。
2025年1月,邻里之家二期“农林邻里之家饭堂”正式启用,面向全龄人群提供服务,既让长者吃出健康、实惠、美味,也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羊城红骑手”和环卫工人等城市守护者提供一个歇脚吃饭的暖心港湾。自运营以来,饭堂日均服务超千人次,饭菜出品和服务质量得到辖内居民和从业者广泛好评。同时,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农林街依托饭堂打造越秀区首个银发经济体验馆,探索从乐、行、住、食、医等多个方面为老年人创造美好生活体验,让“百千万工程”的惠民成果真正落到居民心坎上,“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人人都是社区主角
“心肺复苏要牢记六步口诀……”台上,来自中山大学护理学院的老师正在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授课,台下,来自美团、朴朴、顺丰等网约配送行业骑手网格员听得格外认真。
2024年10月21日下午,越秀区网约配送行业团工委成立仪式暨农林街网格志愿者急救知识讲座在邻里之家青年夜校举行,邻里之家也正式成为越秀区羊城红骑手青年成长基地。这些穿街走巷的新就业群体化身社区网格志愿者,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哨点”,在走街串巷中帮助社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实现“邻里共治”。
农林街充分整合机团单位、“两新”组织等资源,发动多元主体加入“大邻里”队伍,楼栋长当起“文明观察员”,居民们一起参与垃圾分类、环境巡查,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升级为“多元共治”,众多“社区合伙人”一起“划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局面。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深化,农林街道正以“浓邻・恋家”的社区品牌为支点,撬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社区。
邻里之家不仅是便民服务的“便利店”,更是党群连心的“桥头堡”,生动诠释着“百千万工程”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幸福的深刻内涵,让“推窗见绿、转角遇暖”成为农林街坊的生活日常。
南方+记者 马艺天顶级配资平台
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